上午九點,吳同學準時敲開我的辦公室,鄭重地遞給我一本《吳合騰畫集》。
相識三十余年,這是第一次覺得相見如此正式。她小心翼翼地從手提包中取出畫集,我雙手恭敬地接過,仿佛在進行一場莊嚴的儀式。那一刻,辦公室里格外安靜。轉身倒茶時,茶水流進杯底的聲音清晰可聞。我怔了怔,才回過神來招呼道:"請坐,請坐。"
畫集封面是吳老先生的一幅人物畫:兩位苗族阿妹,一個背著竹簍,一個挑著貨擔,正湊在一起觀看手中的電子產品。青青芭蕉樹下,羅裙輕揚,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。
翻開勒口,映入眼簾的是一組家庭生活照,沒有常見的作者簡介。這讓我再次怔住——在無數本書的勒口上讀過洋洋灑灑的作者介紹,卻第一次見到這樣樸實無華的生活影像?;蛟S,這就是詩意生活的真諦:熱愛生活,珍惜家庭,過好每一天。
前幾年,我曾萌生過向吳老先生學習國畫的念頭。一次在他家喝油茶時,我悄悄走近書案,望著他的背影欲言又止。終究沒敢開口,生怕冒犯了這位令人敬重的藝術家。
他畢生以培養苗鄉美術人才為己任。“八天尋徒”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——在那個交通不便的年代,他聽說巡頭村有個叫舒憲華的美術苗子,立即輾轉百里尋訪。先坐班車到汀坪,再步行至五團、巡頭,翻山越嶺。得知學生已去廣西求學,又徒步五十多里趕到學校。這趟八天行程換來了豐碩成果:全縣八十余人走上了用畫筆宣傳苗鄉的道路。
最讓他自豪的學生當屬張正揚——苗鄉首位訪學羅浮宮的畫家?!洞簹w》《溪畔人家》等作品不僅在國內展出,更遠赴美、日、德、意等國,成為繼鄒洛夷之后又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苗鄉畫家。吳老先生常說:“這輩子能讓學生走出城步、走出湖南、走向世界,一個字——值!”
在他的組織推動下,1971年國慶,城步縣舉辦了有史以來首次大型美術書法展覽。250幅作品參展,80余位創作者參與。展覽涵蓋電影廣告臨摹、炭精像、剪紙等多種形式,部分優秀作者因此獲得赴省市學習的機會,將苗鄉藝術推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在培育新人的同時,吳老先生創作了大量佳作。七十年代的《出警》《高山紅哨》《我為叔叔打油茶》先后入選湖南省美展;工筆畫《歸》、版畫《油茶曲》1995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并被收藏;《雜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》在長沙展出獲二等獎,受到時任省委書記王茂林的高度評價;《竹樓邊》先后在中國美術館、軍事博物館展出;《夢》入選"芙蓉王杯"書畫展并獲優秀獎。
湖南省文史館書畫家李儒光曾這樣評價《春風》:“仿佛在欣賞一尊雕塑,給人健美、樸實、渾厚的視覺享受......在二度空間的宣紙上,運用過硬的造型能力和筆墨功夫,畫出了兩個具有雕塑感的鮮活人物形象,這不是一般文人畫家逸筆草草所能企及的。”
明年是城步苗族自治縣成立七十周年,也是吳老先生九十冥誕。今日有幸與同學共賞畫集,雖不能得其技藝真傳,但這份藝術熏陶已如春風拂面。謹以此文,聊表追思。
來源:城步融媒體中心
作者:潘強
編輯:伍玉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