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城步苗族自治縣農田建設綜合示范區,放眼望去,眼前呈現的是一幅業興、村美、民富的新農村畫卷。村民們談起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帶來的好處,臉上洋溢著說不盡的喜悅。這是城步農業農村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探索實踐“政府統籌、資金捆綁、區域治理、連片開發”新路子,發揮出的巨大效應的結果。
城步農業農村局堅持“規劃到位、指導到位、實施到位”,加強組織領導,統一協調指揮,實現了農業建設基礎化、產業化、科技化、生態化目標。
近五年來,該局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工作隊伍,形成了“主要領導親自抓,分管領導具體抓,成員單位配合抓”的領導體系。堅持“綜合開發,規劃先行”的原則,形成了“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平臺,捆綁涉農項目,圍繞綠色產業、基礎設施、村容村貌和社會事業全方位統一規劃”的格局。確定了以“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基本目標,以治水改土修路為根本措施,以提高主導產業效益為突破口,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,山水園林路、坡地、河溝和村容村貌綜合治理”的建設思路。在組織實施中,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,實現建一處成一處,形成了“苗地園田化、坡地園林化、基礎設施配套化、農業產品綠色化”的農業現代化新格局。
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,城步逐步探索出了“以自然流域為開發單元,以西巖、茅坪、儒林為主要治理對象,以治水、治山和改造中低產農田為重點,實行水利、農業、林業、科技四大措施一齊上,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、園、村綜合治理開發”的建設模式。2019年以來,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1.9億元,先后建成金紫、儒林、西巖、茅坪、蔣坊、蘭蓉、丹口、五團等鄉鎮項目區,建成“田成方、樹成行、渠相連、路相通、旱能灌、澇能排、橋涵閘配套”的高產高效農田11.37萬畝,建設渠道,埋設管道,修建便民橋(池),建攔水壩,維修山塘,修建河堤,新修機耕路,改良土壤。同時,實行黨政一把手負責制,做到機構、編制、人員、經費、辦公設施、工作責任“六到位”,有效整合了人力和項目,按照“用途不變、渠道不亂、各盡其力、各計其功”的原則,捆綁鄉村、農業、水利、林業等涉農部門項目資金,集中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,農業基礎設施、村組道路、農民飲水等內容同步建設。2019年,金紫鄉、蔣坊鄉、西巖鎮等3個鄉鎮13個行政村及西巖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啟動后,累計下達資金3407.88萬元,完成農田建設,襯砌硬化主干渠,新修U型支干渠并挖掘疏浚渠道、防洪堤、攔水壩,維修和新修田間機耕道、加固病險山塘、水庫,便民橋,新修渡槽、人飲工程。全面實現了“旱能灌、澇能排、渠相連、路相通”的自流灌溉標準,徹底解決了農田項目區飲水問題,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產生活基本條件,增強了農業發展后勁。
來源:城步融媒體中心
作者:馮世民 陽望春
編輯:伍玉桃